引入背景调查的契机
在2016 年以前,由不同业务线自行判断是否对候选人进行背景调查,集团层面没有统一的要求。但随着集团越来越多地拓展新业务,社会招聘的招聘量与日俱增,候选人来源更加多元,出于风险管控角度的考虑,于2016 年初正式在集团层面统一推进背景调查政策流程。
背景调查情况
目前,在招聘关键岗位人才时,背景调查是必须完成的一道关卡。内部定义关键岗位考虑两个维度,其一是职级,即超过一定职级需要进行背景调查,其二是岗位性质,敏感、特殊岗位无论职级高低都需经过背调。
实施流程上,开启背景调查的时间点一般是口头告知offer 后,视候选人情况有一定灵活度,但在入职前一定要完成背景调查。
调查主要使用第三方背景调查供应商,部分内部推荐或特殊情况的候选人由HR 自行调查。
调查深度
集团与第三方约定不同的调查套餐,以实现不同的调查深度,业务用人部门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调查内容:常规的客观项为身份验证、学历、犯罪记录等;主观项为工作经历、职位、公司、工作表现、竞业协议/ 培训协议等等。
证明人:调查结果需要获得三方的反馈,分别是1、上级、2、人力资源、3、同事或下属。
调查套餐的区别:1、对工作履历的调查数量要求不同(如调查一段、两段或三段);2、额外可选项目,如商业利益冲突调查等。
风险等级标准
建立风险等级标准
2016 年正式使用第三方进行背景调查前,我们建立风险管控的标准文档,明确定义了各个风险等级标准,对各种情况进行说明,规范和指引第三方的工作。同时,报告项目以红黄绿三色表示风险等级,便于HR 或用人经理能够快速清晰调查结果。
为了风险管控,我们最开始倾向于严格处理每个风险点,不同风险点后续内部审批流程也相对复杂。一旦报告指出候选人某个项目调查结果存在差异,审批流程将是需要业务部门高层进行审批。但这样的流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招聘的效率。
细化风险等级
随着招聘量增加,同时大家对背景调查流程也逐渐熟悉和重视,为了提升招聘效率,我们在2017 年年中重新优化了风险等级标准,把风险等级由三个细化为四个等级,用红黄蓝绿表示,报告中用蓝色表示风险略小于黄色。
“蓝色”风险的定义与审批流程
通过1 年多背景调查数据积累,我们总结出了一些出现率高、但风险可控的差异项,即用蓝色表示,具体情况如简历上任职公司写某集团总公司,但实际是子公司。此类情况较多发生,但对候选人表现而言,这一差异造成的实际影响比较小。并且,过往此类问题的后续审批通过率非常高。
定义“蓝色”后,相应调整了对此的审批处理流程。现在候选人被查出“蓝色”风险点,内部操作上只需要人力资源和用人经理层面审批,不再需要更高层级决定,加快了处理效率。
阶段性成果
划分风险等级标准的初衷就是规范供应商工作,方便HR 和用人经理快速了解调查结果。更新细化后,目前效果不俗,确实提升了一定效率。
供应商考核
目前集团同时使用多家第三方背景调查供应商,并从调查质量、工作效率、客户体验等维度对其进行考核。我们按月度统计供应商的整体服务结果,按季度进行供应商考核。报告准确性、操作规范、反馈及时性都是我们非常关注的问题。
在反馈及时性方面,我们不仅规定出具报告的工作日(常规为获得授权起,出具报告时间不超过5 个工作日),也需要供应商针对不同情况及时提供书面反馈,例如候选人不配合授权,供应商要在1 个工作日内告知我们。
挑战与未来计划
流程效率需进一步提升,目前我们已讨论优化的方案,计划将背景调查的部分环节前置,通过系统进一步提高效率和数据监控。
您好,欢迎申请加入智享会!期待智享会和您一起成长!
立即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