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eHR建设的价值所在,不在于满足人力业务人员这单一客户的需求,而是需要以人力资源管理的所有参与者为客户,以功能连接客户,以数据创造价值,从而提升人力资源的管理价值。那么,eHR所面对的客户有哪些呢?除了人力业务人员、人事经理外,还应包括:一般员工、一般管理者、决策者。
图1:eHR体系五类用户需求雷达图
1.一般员工
传统的eHR系统只会给一般员工提供人事服务,如薪酬查询、假勤申请、移动签到、人事指南等,但是员工真正的需求并不在此,员工真正关心的是:成长发展、自我激励、企业归属等。
2.一般管理者
传统的eHR系统提供给一般管理者的功能是审批、人员信息查看等,但管理者真正需要做到的是在人员的选、用、育、留上发挥作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每一个管理者都应是人力资源经理”。因此,eHR系统需要为管理者推送人员选、用、育、留的辅助功能,通过功能的推送使各级管理者融入到人力资源管理中,实现人力资源的协同管理。
3.决策者
传统的eHR体系会通过BI工具,提供给决策者一些统计指标数据,有些数据甚至与业务没有什么关联性,这就导致BI工具看似“高大上”,实则“没人用”。反观决策者,其真正需要的只有两个方面:一是提升业绩,二是降低成本。因此,eHR系统作为企业人力信息的庞大数据源,需要结合业务数据,为决策者提供不仅仅是统计分析报表,还要以人力数据分析为基础,提供业务的监控预警,其价值才能真正体现。
按照上述所阐述的eHR五类用户需求的雷达图,我们可以通过简单的二分法将eHR系统所提供的服务分为功能服务、数据服务。针对人事员工和普通员工,可以通过功能建设,满足业务需要,提升员工满意度,这类功能必要但不紧迫,可以在后期的运维支持中稳步建设;针对人事经理、一般管理者和决策者,是需要通过数据运用,实现人力资本管理,重要、紧迫且与业务密切相关,但目前绝大多数企业的建设效果并不佳。
以上述分析为基准,在移动互联的变革时代,eHR体系应该是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的新形式,与传统的人事作业并行或包容,而不再是简单的人力资源部的技术支持。
阳光保险eHR建设目标
从人力资本到互联网、大数据、云技术...... eHR建设之路充斥着诱惑与迷茫。但是,阳光保险始终贯彻一个理念:一切产品的价值都来源于为客户服务,以人力资源管理的所有参与者为客户,从客户需求出发,向客户满意努力,在其过程中审视、运用各种管理理念与技术手段,寻找并实现系统价值。
阳光保险eHR体系的重构不仅仅是简单地将eHR体系的客户由一类变为五类,其内涵是通过eHR平台,将人力资源管理与服务内容和客户需求紧密相连,通过满足客户需求来促成企业整体在人力资源管理上的协同,从而推进企业的人力资源水平提高。
阳光保险eHR新体系下的各类用户需求分析如下:
1.一般员工
从全面满足员工的工作、生活需求出发,营造特有的企业文化氛围,激发员工的内在驱动,并助力员工成功。工作服务方面,未来可关注于员工的成长服务,如发展地图、微学习、课程推荐等;生活服务方面,增加员工间的生活互动,如跳蚤市场、员工拼车、社团活动等。
图2:阳光保险一般员工的eHR体系功能
2.一般管理者
在人员选、用、育、留的这四个环节去中介化,以系统为平台,为管理者提供直接的、有针对性的服务,从每个组织单元开始,提升人力资源水平,辅助管理者进行人员管理,实现业务目标。
图3:阳光保险一般管理者的eHR推送功能
3.决策者与人事经理
决策者的核心关注点是保费,所以人力状况对保费目标的影响(及时预警)是首要关注点。这方面可细化为以下两个要点:(1)业务保障,如保费收入预警、销售人员产能预警、销售人员数量预警等;(2)成本控制,如成本预警、人均服务保费预警、销售人员薪酬固浮比预警等。而人事经理,作为决策的推行者,需要对预警后的人力提出相应的控制方法和执行手段。eHR系统通过提供相应的数据服务,协助人事经理达成“四个控制”,即:人员数量控制、人力成本控制、人员结构控制以及流动性控制。
图4:阳光保险决策者到人事经理的功能体系
互联网带来的最大的价值是拉近了距离,从人力资源角度来说,它拉近了员工和人力资源部、一般管理者和人力资源部的距离。在这之后,人力资源部还能做些什么?是否可以做些改变?在移动互联浪潮的冲击下,工业时代对eHR系统的建设定义已经逐步成为“负资产经验”,eHR系统将不再单单是一个管理人员信息、算薪发薪的工具,而更应该是一个连接企业所有用户的平台,
eHR建设的方向必将发生质的变革,这便是阳光保险eHR体系重构之路的开端。
阳光保险eHR体系重构
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无论是管控型的,还是服务型的,包括当前的HRBP模式,要发挥出协同作用,还是极难的,只能通过间接的渠道来达成协同,即以服务人力资源进而服务其他角色来达到协同。所以eHR体系的重构,其实是人力资源管理和服务与时俱进的模式变化和内容扩展,阳光保险期望通过eHR体系的重构来达成直接沟通的作用。
阳光保险自2011年起开始建立eHR体系,此后一直在探究进一步优化该体系,根据业务的紧迫性逐步改善用户体验,并且提供了多种创新性的改进措施。由于体系的重构工作涉及广泛,下文以阳光保险eHR体系中的绩效管理为例,介绍移动互联技术下的eHR体系建设思路。
绩效管理-开启智慧考核之路
对于管理者,绩效考核是不得不完成的任务。在阳光保险,企业要求对绩效考评的结果进行“2、7、1”强制分布,即假设一个团队有十个人,即使十个人的工作表现情况相差无几,在季度考核时,团队管理者仍然要强制区分出两个优秀员工,七个一般优秀的员工,以及一个不优秀的员工。这样的强制分布,使管理者在季度考核时经常会感到为难,以致对绩效管理产生一定抵触情绪。
为了解决该问题,2016年年初,阳光保险计划以移动端(手机)为技术实现载体,将工作管理与考核评价化整为零,以最简单、即时的日常沟通评价实现“一机在手,管理全有”的互联网管理形态。通过移动端,将现行的公司每周例会或双周例会转移到线上,管理者通过系统向员工直接分派任务,并设置每个任务的汇报周期,在此周期内,员工内部可以进行沟通和交流,并在最后的时间节点向管理者汇报。管理者根据员工的工作汇报情况直接在系统中进行评分。季度考核时,系统会为管理者出具每一位员工在该季度内的工作内容以及相应的评分,根据工作的重要程度,对评分进行一定的加权,从而产生建议值排序。管理者可参照该数据来完成绩效考核的工作。
优化后的eHR体系把绩效考核融入到了管理者的日常工作中,以事项管理为基础,实现科学的考核评分,达到过程管理与目标管理的统一。形式灵活、工作即时可控的工作管理与考核体系,既保证员工工作目标快速、无偏差达成,又能真正发挥绩效考核的激励作用。
未来发展
1.人力资本数字化管理模型
阳光保险eHR体系将进一步探索决策者服务,以目标管理为导向,以实时的业务预测预警引导人力资源的动态配置管理,建立人力资本数字化管理模型。
据此管理模型,可以达成以下几项功能:
(1)定位管理者可量化的关键业务指标;
(2)定位当前的人员数量与结构;
(3)定位当前的人员产能与人力成本;
(4)以历史数据定位产能、成本反推人员数量与结构及关键业务指标,为管理提供实时的建议;
(5)以内外部对标定位产能、成本反推人员数量。
图3:人力资本数字化管理模型
您好,欢迎申请加入智享会!期待智享会和您一起成长!
立即申请